可以买足彩的app

图片

学术院长

学校(院)坚持实施“人才优先、人才强校”战略,为改革发展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 页 ? 师资队伍 ? 学术院长 ? 正文

张佳宝院士

1957 年 9 月出生,江苏扬州高邮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骨干研究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 1982 年、1985 年和 1990 年分别在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菲律宾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5 年至今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助理研 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4-1995 年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 访问学者,1997-2002 年间分别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CSIRO 水土研 究所、德国 Hohenhem 大学/Heidelberg 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开展为期 2-3 个月合作研究共 8 次。 现任国际土壤学联合会土壤工程与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副主任,《Ecological Processes》、《土壤与作物》期刊副主编,《Engineering》、《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等 6 个期刊编委。

长期从事土壤物质迁移转化和水循环过程系统模拟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土壤信息快速获取、中低产田治理与地力提升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及其相关平台建设工作。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 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973 项目 2 项、国家 863 计划课题 3 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 1 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2 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2 项和中国科学院 STS 项目 2 项。围绕我国 13 亿亩中低产田治理所面临的众多土壤障碍因子消减、贫瘠地力提升两大核心科技问题进行突破,创建了土壤障碍因子分类消减、激发式快速培肥地力、易涝渍极端障碍农田水土联治等理论与技术体系,创新了以雷达、激光、传感器等高技术为 基础的土壤参数探测新技术与设备,并牵头建立了我国农田试验站联盟及国际一流的联网研究平台和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形成了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的理论-核心技术-支撑设备-研发平台体系,引领土壤改良和修复向精准对症跨越,科技支撑国家中低产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保障国家“藏粮于地”和“粮食安全”战略实施。作为召集人编制国家“土壤与土地资源发展战略(2021-2035)”和国家“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战略(2021-2035)”以及国家“中低产田治理”重点研发专项等报告。为我国耕地保育、土壤质量提升及土壤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表学术论文434 篇(其中 SCI 收录论文 160 篇),总引 11019次,出版专著 6 部;获国家授权专利 35 件(发明专利 18 件,实用新型专利 17 件)、软件著作权 17 项;以及技术成果转让费 22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省部级奖 5项;以及周光召农业科学家奖、中国土壤学会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导师奖等多项个人荣誉。培养博士后 9 名,博士研究生 40 名,硕士研究生 26 名。

太原龙城校区
邮编:030031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龙城大街81号
太谷校区
邮编:030801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铭贤南路1号